热搜产品

投资人必备 | 如何选择合适的私募基金认购...

2024-11-23 0

 

 
 

前 言

2016年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了私募基金募集的相关规定,包括《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等,对私募基金募集的流程、标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进一步保障投资者的投资权益。

 

实务中,投资者在认购私募基金时,可能有如下疑惑:

1、怎么文件那么多,不时都给我发不同的文件?

2、是不是管理人给的材料,不管三七二十一签了就行了?

3、为什么我签了合同还给我打电话,问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产品?

4、……

 

本文拟从投资者的角度,以投资者测验的方式对私募基金募集及认购的全流程进行逐个梳理,以供投资者初步了解私募基金认购的全貌。

在进行测验前,先附上私募基金募集及认购的流程图供投资者参考:

投资人必备 | 如何选择合适的私募基金认购...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从上述流程图,您可以发现,专业投资者的认购流程较普通投资者的认购流程而言,相对简单。但是这并非意味着,认购流程就是“走迷宫”,即投资者需要努力选择最快、最简便的路径通往终点。实际上,投资者的每次选择都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接下来就请跟着测验题的步骤,模拟测验您所适用的认购流程吧~

 
 

01

您是否为专业投资者?

A.  是 ——请前往第二题

B.  否 ——请前往第四题

注1:“专业投资者”定义,请见文末注释一。

注2: 尽管有上述定义,也请据实填写《投资者信息表》并根据募集机构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证明资料,根据募集机构的判断意见相应选择第一题的答复。

 

02

请确认您是否属于下述情形所述的专业投资者?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

2.最近1年末金融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

3.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

1.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2.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属于本条第(一)项规定的专业投资者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是指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等。”

A.  是 ——请前往第三题

B.  否 ——请前往第九题

注3: 如管理人对专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的,在前往第九题之前,还需要填写专为专业投资者准备的《风险测评文件》。

?

03

请确认您是否申请转化为普通投资者?

A.  是 ——请前往第六题

B.  否 ——请前往第九题

 

04

请确认您是否属于下述情形所述的普通投资者?

“(一)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1年末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且具有1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的除专业投资者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且具有1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1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的自然人投资者。”

A.  是 ——请前往第五题

B.  否 ——请前往第六题

?

05

如果您是普通投资者的,您是否申请转化为专业

资者?

A.  是 ——请前往第八题

B.  否 ——请前往第六题

注4:如您选择申请转化的,您需要向募集机构书面申请并确认自愿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06

请填写管理人提供的《基金投资者风险测评

并根据测评问卷所载明的评分机制判断,您属

以下哪类情况:

A.  最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 ——您不适合认购该基金

B.  C1(除最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至C4类投资者 ——请前往第七题

C.    C5类投资者 ——请前往第九题

注5:以私募基金的风险等级为R5为例.

注6:“最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定义,请见文末注释2。

 

07

请确认您是否愿意签署《风险不匹配警示函》及《

资者确认函》(如有)?

A.  愿意 ——请前往第九题

B.  不愿意 ——您不适合认购该基金

注7:在此过程中募集机构会全程进行录音/录像。如该等募集行为是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进行的,您将需要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确认。并可能包括要求适用专门的募集工作程序、向您追加了解相关信息,向您告知特别的风险点,给予更长的考虑时间或增加回访频率。

 

08

根据您的普通转专业转化申请,您所拟认购的基金

之募集机构是否批准了该转化申请?

A.  批准 ——请前往第九题

B.  不批准 ——请前往第六题

注8:募集机构将向您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追加了解信息、进行投资自身测评或者模拟交易,并向您说明不同类别投资者应履行的适当性义务的差别,警示可能承担的投资风险。在此过程中募集机构会全程进行录音/录像。如该等募集行为是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进行的,您将需要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确认。

 

09

请确认您是否愿意签署《保密承诺函》?

A.  愿意 ——请前往第十题

B.  不愿意 ——您不适合认购该基金

注9:视募集机构的具体要求而定,如不强制要求的,请直接前往第十题。

 

10

募集机构将对您进行风险揭示并提供基金募集的

推介材料,说明有关法律法规,说明投资冷静期

、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的相关权利,

点揭示私募基金风险。请逐项签署《风险揭示书

前往第十一题。

 

11

请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并向募集机构提供必要的

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在募集机构确认后,请

第十二题。

 

12

您可以签署私募基金基金合同/有限合伙协议/公司

章程(合称“基金合同”)。请确认您所认购的基金

是否适用回访制度?

A.  适用 ——请前往第十四题

B.  不适用 ——请前往第十三题

注10:如果您为普通投资者的,在此过程中募集机构会全程进行录音/录像。如该等募集行为是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进行的,您将需要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确认。此外,募集机构可能会对购买本基金的所有普通投资者定期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回访。

 

13

您将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享有冷静期的权利。

冷静期内,您有权撤回对基金的认购。冷静期届

且您未撤回认购的,您的本次认购行为已成功。

 

12

您将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享有冷静期的权利。在

静期内,您有权撤回对基金的认购。在冷静期届

满后,募集机构将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

方式进投资回访。回访确认后,您的本次认购行

为已成功

 

特别提示

 

本文所述的流程及标准系对募集机构通常采取的私募基金募集流程及标准的模拟。本文之目的系协助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认购程序形成初步的整体认知。因各私募基金募集机构可能对具体的流程、标准设置较法律法规而言更高的要求,或结合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底层资产等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建议投资者将本文认定为认购私募基金的具体行动建议、操作指引或法律意见。如投资者拟认购私募基金的,还请根据该私募基金募集机构的指示提供文件或签署、确认相关文件,或委托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给予更为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协助。

 

注:

[1] “专业投资者”是指(一)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经行业协会备案或者登记的证券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二)上述机构面向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产品、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经行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三)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四)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2.最近1年末金融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3.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1.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2.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属于本条第(一)项规定的专业投资者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前款所称金融资产,是指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等。

 

[2] 最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是指被基金募集机构评估为C1型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普通投资者:(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不具备证券期货投资知识或金融投资经验;(三)仅追求稳健收益或者表现出极低的风险容忍程度;(四)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或者基金募集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

 
 
 

End

 
 

 

特别声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

 

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中伦视界”及作者姓名。未经本所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含图片、影像等试听资料。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To Top